曾经,一张照片让丁真火遍全网,被称为“甜野男孩”,他的清澈眼神和质朴笑容,打动了无数人,甚至在国外也收获了粉丝。那时的他,是人们心目中最干净的少年。
然而,短短几年过去,掌声逐渐散去,取而代之的却是满屏的质疑和嘲讽。丁真自己也坦言,在镜头背后,曾遭到圈内人的冷眼与讥讽,甚至被嫌弃“有味道”,让他觉得自己像个讨饭的。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
爆红的开始
2020年,一位摄影师在理塘采风,恰巧遇到外出买泡面的丁真。镜头里的他,黝黑的脸庞配上一抹羞涩的笑容,展现出原始而自然的“野性美”。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,“甜野男孩”的称号也随之而来。
短时间内,各类公司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,想签约、包装、变现。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丁真选择留在家乡,与理塘文旅公司签约,成为旅游形象大使。他没有进入娱乐圈,而是用最质朴的方式宣传理塘。
展开剩余83%他参与拍摄的《丁真的世界》,带大家看到了雪山、草原和藏族文化,让理塘的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。赛马节也因此成为热门打卡项目。此后,他还登上了《天天向上》、央视中秋晚会等舞台,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
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,他开始学习汉语,努力补上教育短板。那个曾经只会说藏语的男孩,逐渐适应了光鲜舞台。
热度背后的冷嘲
随着名气上涨,争议也随之而来。社交平台上充斥着恶搞视频和群嘲段子,丁真成了被调侃的对象。尤其是在综艺《无限超越班3》里,他饰演许仙,却把“白娘子”念成“白姑娘”,让刘涛直跺脚。面对曾志伟的追问,他脱口而出“23岁”,引来一片笑声,也让不少人对他失望甚至反感。
在纪录片访谈中,他讲述了爆红后的辛酸:刚出名时什么都不懂,别人安排什么就做什么,像个“机器人”。站在舞台上,他总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。哪怕努力学普通话、练表达,他仍然感受到偏见的压力。
一次,他身体不适,想拍照发给父母报平安,却被工作人员冷冷制止:“删掉!” 自走红以来,他已有四年没见过父母,连生病时也不能与家人通话,这让他倍感委屈。工作中,还有人嘲笑他“身上有味”,让他陷入自我怀疑。他甚至自嘲:“那时候感觉自己像个讨饭的。”
更让人心寒的是,还有陌生人打电话来辱骂他。他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,只觉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陌生而沉重。
实际的贡献
可丁真真的一无是处吗?事实恰好相反。走红之后,他并没有离开,而是扎根理塘,把流量转化成家乡发展的动力。
理塘曾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,但因丁真的一张笑脸迎来了“泼天的富贵”。2020年,理塘接待游客超150万人,旅游收入达16.6亿元,带动了1.2万人就业。甚至连公路都因游客增多而加紧升级改造。整个甘孜州因此获得了超过385亿元的综合收入。
如今理塘广泛流传的旅游地图,正是丁真背着设备,一步步走出来的。他没有团队规划,更没有公关包装,只是用脚丈量出真实的路线。
面对网络讥讽,他从未正面回应,而是默默资助表妹上学。他深知教育能改变命运,不希望表妹重蹈自己辍学的遗憾。比起言语反击,他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。
被误解的“体制内”
外界常说他“进入体制”,但事实是,他只是和理塘一家国有文旅公司签订了普通劳务合同,月薪几千元。他的工作内容很简单:拍宣传片、做短视频、参加公益活动。没有特权,也没抢谁的饭碗。
然而,一些人仍给他贴上“走捷径”“资源不配”的标签。那些口口声声倡导多元和包容的人,却用最苛刻的标准来要求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年轻人。仿佛没有高学历、没有专业背景,就不配被认可。
他真正的意义
回过头来看,丁真不是明星,也不是偶像,但他用真诚和行动,为家乡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。他走出的每一步,都是理塘发展的见证。
他没有辜负流量,更没有辜负家乡。或许,在喧嚣之后,我们更该思考:是谁在苛责丁真?又是谁在不断设定所谓的“成功标准”?
这个从草原走出来的男孩,其实从未变过,他只是用最自然的方式,努力生活。
发布于:江西省力创配资-股票资配公司-杠杆炒股官网-配资平台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