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0万大军反攻大马士革? 阿萨德堂兄高调复国,中东火药桶再添硝烟! ”
2025年7月,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山区酷暑难耐,比气温更灼热的是阿拉维派领袖拉米·马克卢夫的一则宣言:他声称已集结30万大军(15万现役+15万预备役),并获百万民众支持,前“老虎师”指挥官哈桑重披战袍,目标直指大马士革,誓要“光复阿萨德政权”。 消息一出,中东局势骤然升温。
马克卢夫的豪言迅速引发全球关注,西方智库卡内基中东中心第一时间质疑其真实性。
据卫星图像和前线情报,阿拉维派实际兵力或不足宣称的三分之一,主力多为缺乏重装备的老兵和地方民兵。
曾令反对派闻风丧胆的“老虎师”,经历多年消耗后仅剩轻步兵战力,面对土耳其无人机和现代装甲部队时几无还手之力,近三个月内,拉塔基亚的阿拉维集结点至少8次遭土耳其Bayraktar TB2无人机精准打击,损失惨重。
“30万”更像是一场心理战:马克卢夫试图以声势换取谈判筹码,巩固拉塔基亚这一阿拉维派最后的“自治区”。
7月20日,哈桑在拉塔基亚军事基地露面。
这位曾被称为“沙漠之狐”的老将,如今指挥的是一支残缺的军队:坦克不足百辆,防空系统几乎空白,补给线被临时政府军切断。
他的战术风格从闪电突袭转为固守据点,战略目标也从“夺回大马士革”降级为“死守海岸线”。
更残酷的是,外部支援近乎枯竭: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分身乏术,驻叙兵力仅剩千余人,死守塔尔图斯海军基地;伊朗深陷国内抗议和以伊冲突,革命卫队无力西顾。
当阿拉维派在西部苦战时,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省正上演另一场血战。
7月13日,德鲁兹青年遇袭事件引爆41个阿拉伯逊尼派部落联合反攻,5万联军72小时内控制苏韦达市12个战略要冲,德鲁兹武装被迫退守市郊。
以色列趁机出手:7月14日空袭叙军坦克部队,16日轰炸大马士革国防部,17日派遣武装车队深入叙境内13公里,全程未遭抵抗。
以国防部长卡茨扬言对“威胁德鲁兹人”的目标实施“痛苦打击”,实则借机测试临时政府底线,将苏韦达变为亲以势力“隔离区”。
临时政府总统朱拉尼的日子同样艰难。
7月19日,他被曝疑似从总统府秘密出逃,其核心武装“沙姆解放组织”因是否支援德鲁兹派爆发内讧。
西部有阿拉维派虎视眈眈,南部需应对以色列威慑,东北部库尔德武装又蠢蠢欲动,这个靠土耳其无人机和情报支撑的政权,控局能力备受质疑。
,其军队在苏韦达冲突中被迫向以色列妥协撤军,暴露了“外强中干”的本质。
两派历史上曾短暂合作:2011年内战初期共同阻击逊尼派极端势力,2014年协防伊德利卜。
如今同为新政权清洗对象(拉塔基亚阿拉维派遭屠杀、苏韦达德鲁兹人被血洗),民间出现联合呼声。
现实冰冷:德鲁兹领袖哈吉里公开禁止族人接触政府军,且完全依赖以色列生存;阿拉维派则试图拉拢俄伊残存支持。
以色列对两派态度更显讽刺:它武装德鲁兹人防范阿拉维派,又警告后者“若威胁拉塔基亚安全必遭打击”,分而治之的策略彻底堵死了合作通道。
这场乱局中,美国的态度耐人寻味。
白宫证实,以色列7月14日空袭“让特朗普措手不及”,后者紧急致电内塔尼亚胡要求“改变局面”。
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仅轻描淡写宣称“就停火步骤达成一致”,未对以军行动提出实质批评。
土耳其则趁机加码:向临时政府提供无人机支援,协助其清剿阿拉维据点,同时强化对叙北边境控制,试图填补俄军撤离后的权力真空。
联合国数据显示,持续冲突已致叙境内流离失所者突破720万人,西部难民营超负荷运转。
力创配资-股票资配公司-杠杆炒股官网-配资平台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