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,罗马。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在X上发声明,再次强调一件事:意大利不会派一名士兵去乌克兰。时间点不算突然,但分量不轻。因为这个表态,等于给外界的各种猜测画了个句号。与此同时,也把意大利政府的优先顺序摆到了台面上。
他写得很直白:先冷静,再说行动;冲突该降温,不该加码;对“联盟党”和现任政府来说,绝不派兵是红线。这话不新,但更明确。接着看,他把这条线说给谁听?既是盟友,也是国内听众。结果,舆论马上把焦点从“会不会派兵”,转到了“接下来还能做什么”。
随后,他又补了一句“职责论”。大意是:意大利军队的任务是守护本国,在国内维护安全,不是去别国参战。这个说法很合宪,也合常识。再说,意大利每年都有海外任务,但性质不同,多是维和和培训。所以,他是在把“参战”和“任务”分开。
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表态。半个月前,他就说过类似的话,还加了一句“俄罗斯不威胁意大利”。这一点立刻惹眼,因为与不少欧盟国家的口径不同。同样的,他当时也没扯远,就盯着国内安全。接着看,这种强调,很容易聚拢他自己的基本盘。
放到欧洲大盘面上看,意大利并不孤立。法德多次说不派地面部队,北约秘书长也强调北约不作为一方参战。早些时候,巴黎有过“不排除任何选项”的表述,引发争论。然后,多数首都很快降温。意大利的说法,与这一主流相贴合。
但“不派兵”不等于不帮。意大利对乌的军事援助在走,比如和法国一起提供SAMP/T防空系统,议会也通过过多轮援助法令。还有培训、后勤、制裁执行,都在做。所以,政府是在划一条边:物资能给,人不出境。这条边,外界也基本习惯了。
萨尔维尼这次还把镜头调向南边。他点名地中海偷渡链路、走私者活动,以及极端分子混杂的风险。拉姆佩杜萨经常爆满,岸警队疲于转运,这是眼前的画面。因为这个,他把“真正的危险”定义在自家门口。结果,议题一下转回民生和治安。
能源账本也是背景。自2022年起,意大利减少对俄气依赖,改从阿尔及利亚等地进气,价格曾大起大落。家庭和工厂都感到压力。再说,通胀的尾巴还在。所以,社会对“再加码对外介入”的耐受度不高。政府听得见这种声音。
法律轨道也在那儿。意大利宪法写着放弃以战争为解决争端的手段,海外任务要走政府法令和议会授权的程序。派兵参战,不仅政治上难,法律上也卡。与此同时,现有的海外任务多为有限目标、有限时间。这也解释了为何要把话说死。
外部节奏还在走。围绕“能否用西方武器打到俄境内”,一些国家放宽,一些国家保守。意大利更靠近谨慎一侧。因为这个,罗马希望避免被看作升级的一环。同样的,它也不想在北约内部显得拖后腿,于是把重心放在防空、救援和重建。
莫斯科的警告、基辅的诉求、华盛顿的预算拉扯,这些都在同一张桌上。意大利在旁边看着几家大国掰手腕,然后给出自己的量级。再说,它更关心自己能稳住多久,而不是当头牌。结果就是,一边跟队,一边不跨线。
国内政治也要算。执政联盟里,“意大利兄弟党”领头,“联盟党”要在政府里占位,也要对北方选民交代。制造业在乎订单和电价,港口在乎航道安全。萨尔维尼把话说硬,是在巩固一个清晰位置。与此同时,梅洛尼保持总领态度,两边要配合。
市场情绪不爱惊吓。任何“可能外派作战”的风声,都会带来成本预期抬升和社会不安。还有,意大利今年还有预算谈判、移民法案、治安动作,一件接一件。所以,政府选择把风险点压低。这也是一种务实的下棋。
接下来看欧洲协调。军援要继续配套,弹药产能要补,防空网要接在一起。财政怎么分担,政治怎么说服,这些都在桌面。意大利的角色,是出力但不出兵。与此同时,它会把地中海线继续往前推,争取更多欧盟资源。
夜里,拉姆佩杜萨码头的灯还亮着。海岸警卫队把救上来的年轻人一批批移交,宪兵拿着水瓶,默默分发。风很硬,海水的味道压住了话头。等这批人送走,罗马还要再开一次会。下一个拐点到了时,欧洲的援乌方式会怎么变,意大利又会把线画到哪儿?
力创配资-股票资配公司-杠杆炒股官网-配资平台炒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